浅说“文化黄山”

2023-03-01 15:10 来源:方利山

160平方公里的黄山风景区,属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保护空间。黄山在徽州历史上举足轻重,“黄山白岳”历来是徽州的别称。因此,“文化黄山”的话题,是徽州文化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话题。

文化黄山的概念和定位

   “文化黄山”相对于“自然遗产黄山”,其实就是指黄山文化。黄山文化即160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及四门周边域内所有黄山人文事象的总称。

   黄山文化历史悠久、内蕴丰厚、异彩纷呈、特色突出。黄山文化作为广义徽州文化一个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早已和徽州文化融为一体。不论是黄山的儒、释、道文化历史,还是黄山的开山历史,差不多都是徽州文化发展史的内容,有的还是徽州文化的靓丽篇章。(1)黄山的黄帝文化,将徽州文化史上溯至华夏文明勃兴时期,扩开了徽州文化的视野。黄山文化和徽州文化是子目和总目的关系,从属的关系,不是有人说的:“黄山与徽州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特点和内涵”、“黄山跟徽州历史上根本没有关系”。

黄山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精华,连同其自然风光,1990年荣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审定黄山申报遗产资料及实地考察之后,特别看重、认定黄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黄山应该进一步补充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当时有关黄山文化遗产资料因匆忙送达,起先还未能列入世遗大会主席团推荐名单。由于黄山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确实都非常丰富、非常出色,1990127日至12日,在加拿大班夫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4届会议上,黄山在世界公认中被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17个双遗产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的高级考察专员吉姆·桑塞尔博士评价说:中国有20多个具有东方特色的森林、名山、自然区、保护区,黄山就是其中之一……其自然景色无与伦比。”“黄山居中国艺术、文化、环境遗产的中心,优美的自然景区,以中国古代艺术、文字、建筑及历史上64座庙宇所装饰润色,显得格外高崇。”“黄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上罕见,应增列为世界遗产之内。”

徽州文化的黄山文化这部分精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高了黄山的美誉度,也提升了徽州文化的档次,扩大了徽州文化的影响。

   “黄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关德军认为应在1989年。当时申报黄山世界遗产的文本描述黄山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游人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美学论文、绘画、诗词、散文、摄影、电影艺术和歌曲等)的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文艺宝库。于是,在绚丽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出现了一朵奇葩——黄山文化。(2)此后陆续有关于“黄山文化”的研究文章,关德军、肖国清等人对“黄山文化”内涵的界定、有关问题的探究、对“黄山文化”研究开展的思考,都有不少专门论述。近些年来,朱文根、张脉贤、汪柏树、李修松、杨国宜、翁飞、杨永生等许多徽州学专家都一直关注着“黄山文化”研究的开展,在徽州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之下,我市黄山黄帝文化研究会的学术同仁们,坚持不懈地开展黄山黄帝文化的专题学术研究,罗毅力、陈朝曙、艾明义、凌阜生、江忠宝、吴清江等人,从黄山的历史演进到黄山地域的古迹和文物出土,从黄山地域的历史文献到民间风俗民间传说,对黄帝文化持之不懈地作了认真深入、言之有据、富有成果的研究,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还出版了一批相关著作。(3)特别是吴观祥、王国英、项元林、项炜、沈莉、林倩倩等人,立足黄山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倾情尽力复活黄山黄帝文化的珍贵遗存——太平仙源镇等地的“轩辕车会”,把这一重要民俗在黄山旅游开展中整出了名气,舞出了特色,成了闻名遐迩影响较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在参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文化黄山”对推进徽州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从2007年以来,陆续撰写过《黄山——徽州文化的重要生态空间》、《关注文化黄山  重识中国名片》、《黄山黄帝文化  最需深入探究》等多篇文章,对文化黄山的定义、内涵,对文化黄山和徽州文化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思考,意在引起更多人对“文化黄山”的关注。

须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黄山文化”,和当下一些人把大徽州文化称作“黄山文化”的那个概念不是一回事。“黄山文化”也不是研究黄山市建市后此三十年间的“黄山文化”。“黄山文化”包括了原太平县地域不少相关的遗迹、遗存、民俗非遗,但“黄山文化”又并不等同于“太平文化”,就象“黄山文化”包括了原歙县汤口等地的许多人文事象,却不可将“黄山文化”等同于“歙县文化”一样。

image003.jpg

文化黄山的内涵和分类

根据近些年来一些专家研究的成果,受这些研究的启发,我觉得,“文化黄山”即“黄山文化”,是不是大体上包括如下内容:

一、 黄山域内所有物态遗存文化:

1、 黄山域内寺庙、宫观、棚舍、牌坊、古墓、古亭桥、古井、石蹬古道等及革命活动遗存建筑、遗存遗迹。(象护国慈光寺、文殊院、祥符寺、翠微寺、福古寺、松谷庵、轩辕古刹、车公殿、断桥等等。特别是和远古黄帝神话传说相对应的山川遗址、古迹);

2、 黄山域内的景观命名文化、各种摩崖石刻、碑刻;

3、 黄山域内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特别是近年这一地域陆续发现的许多远古时期有关黄帝文化的石器文物);

二、 黄山域内所有非物质活态文化

1、记载、研究黄山自然、人文、历史的各类史志、典籍、文章;(象《黄山图经》、《徽州府志》、《歙县志》、《太平县志》、吴龙翰的《黄山游记》、潘之恒的《黄海》、汪道昆的《九龙潭》、《游谼中记》、闵麒嗣的《黄山志定本汪士鋐》、《黄山志续集》、黄身先的《黄山志略》、程弘志的《黄山志》、洪亮吉《黄山白岳集》等等

2、历代所有描述歌颂黄山的诗文;(如唐宋以降李白、郑板桥等人的黄山诗篇、徐霞客的黄山游记、许国的《天都峰》、《朱砂洞》、《白龙潭》、江天一的《代黄山致远方士大夫》、许承尧的《黄山纪游诗》等等)

3、历代各著名画派、艺术家的黄山艺术作品;(象丁云鹏的《黄山总图》、新安画派、黄山画派渐江、石涛等名家黄山画作、黄宾虹的《黄山松涛十二图》、汪采白的《黄山卧游集》、张大千、刘海粟的黄山画作等等)

4、所有有关黄山的传说、故事、传统艺术、风土民俗,特别是有关黄山黄帝文化的大量神话传说故事;“轩辕车会”等;

5、黄山古今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情况;

6、今日黄山旅游文化研究;

7、黄山地质文化研究;

三、黄山开山史、制度文化研究

    等等。

以上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简单罗列。黄山文化的丰富内容,需要各方面专家协同努力,着意分析综合,努力按内在逻辑科学分类。黄山文化是综合性的黄山风景区全域文化,涉面很广,须要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等多学科的学者深入探究,黄山文化这部分徽州学的精华,内质厚、品味高,有特色。黄山文化研究是徽州学研究范围的一个大题目,一部大书。里面有许多国家重大课题级别的好题材。值得我们学界同仁高度关注。

对黄山文化,人们有一个不断认识发现的过程。起先在申报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中,主要还只是说到了黄山的诗文、绘画、摄影艺术。此后一些论者不断扩开视野,所涉领域渐多,但黄山黄帝文化这一重要内容,不少人都认为只是传说而已,属不经之谈,因此一直缺少应有的重视。随着有关黄山黄帝传说许多重要文献的新发掘和远古石器文物的新发现,特别是黄山黄帝文化研究会同仁们有眼力、多卓见,多年的学术探究和不懈努力,黄山黄帝文化研究才逐渐有了些影响。时至今日,我们看到,黄山黄帝文化正是黄山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黄山正是因轩辕黄帝而得名,相关历史文献、大量流传民间的黄帝神话传说和远古石器文物的发现,都确凿地证明黄山与轩辕黄帝这位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有太大的关系,非同一般。黄山,同河南新郑、陕西桥山、浙江缙云一样,都是追怀中华先祖的圣地。中国黄山,黄帝圣山,中华祖山。至今有些人总觉得黄山地域流传的黄帝神话传说不可信,对黄山的黄帝文化视如敝屣,不屑一顾。其实,史前社会,有文字之前,许多真历史都是靠民众口口相传才得以续接下来的。民间神话传说尽管有的荒诞离奇,但一概斥之为虚妄或一律认之为信史都不妥当。这应该是历史唯物的常识。科学的态度应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司马迁作《史记》,记载传说中的“黄帝陵”,也还只是黄帝的“衣冠冢”呢,你想否定黄帝最后在黄山仙逝(得道升天)的传说,否定黄山是唐玄宗敕改,总得有新的可靠证据,有合符逻辑的论证。(4)传说不都是子虚无有,传说不会是空穴来风,对“传说”应有常识。

image005.jpg

轩辕黄帝(图片来自网络)

据“高祖黄帝,乘龙而去,周宣王”石器铭文的发现和各种历史文献的记载、黄山轩辕古刹(福固寺,始建于晋朝)所存碑记载:“轩辕之峰紫芝源,轩辕古刹神仙洞,则黄帝之遗风”。 可知“黄帝在黄山仙逝”之说决非空穴来风。一是有大量民间传说、民俗活动和诗词歌赋流传。二是有许多古籍文献,如《山海经》、《黄帝内经》、《逸周书》、《水经注》、《路史》、《列仙传》、《黄帝图经》、黄帝家谱和先秦诸子著作记载。三是有遗迹对应名称可印证,黄山地区的峰(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天都峰)、湖、洞(神仙洞)、瀑(九龙瀑)、泉、松、石(“黄帝天位”石雕、“周宣王祭黄帝”石片)等景点文物和台(升仙台、炼丹台)、坛(浮丘坛)、庙(轩辕古刹)、墓、古村落、古民居、古碑刻等古迹遗址的命名。四是有史前和古代文化的历史契合:黄山周边新石器遗址等系列考古发现,可知黄帝时代黄山之域早已有土人聚落,且发端于商周的文明之河,一直流淌至今。这类人文事象,虽还不能最终确证黄帝肯定在黄山仙逝,但至今学界亦并无可靠论据证明这些全是无有之虚妄。很有可能,创造“华夏文明”的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一批先祖确实曾万里迢迢来到黄山,其实他们就是古徽州之域最早的中原南徙移民之祖,是古徽州文明的最早开篇!我们都知道,徽州文化的根基是中原移民带来的中华宗族文化,因而徽州文化成为了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化石、标本和缩影。我们应特别重视“黄山文化”中“黄帝文化”的研究,亟需国家级专家对黄山之域近年出土的大量远古石器文物作出科学认真的考古鉴定,确定新说的科学依据。我们聚焦徽州文化大系统中“黄山文化”这一块的研究,需要续黄帝之文脉、怀黄帝之祖德、继黄帝之功业、扬黄帝之精神,这是徽州文化学者的历史担当。

                    文化黄山研究的当代意义

   “文化黄山”即“黄山文化”的研究,是对以往徽州文化研究薄弱环节的重要丰富和补充。多年来,大徽州文化的研究,纵横掘进,硕果累累,而徽州文化大系统中“黄山文化”这一块的开掘,则相对薄弱。当事者不够重视,专注于“黄山文化”的人和论著一直廖廖。在多年的“黄山文化旅游”中,组织者甚至一度干脆就宣传:山上看风景,山下看文化。给中外游人以错觉:黄山只是有“六绝”风光的自然名山而已。虽然“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山”即“文化黄山”, 多年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和许多关心者也确实下劲作了许多研究宣传,出版了一些著作,但总体上看是未成声势。主张徽州、黄山分治的何礼荪等人则胡说:“黄山那有什么徽州文化!”(5)否认黄山徽州文化的存在。当下,努力探析“黄山文化”的内涵外延,疏理徽州文化中“黄山文化”和相关概念的关系,既是徽州学研究的重要上溯和视域的扩展,也是对“黄山文化”这一徽州学研究重要板块的集中攻关。马勇虎等徽州学专家对“黄山文化”研究的意义曾作过探析,有不少新见。(6)

“黄山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是真正树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黄山”形象的需要。只有对“黄山文化”全面、科学、精彩的研究,才能提供“文化黄山”的坚实学理支撑。“黄山文化”特别是“黄山黄帝文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沛和提升“中国黄山,黄帝之山,中华祖山、华夏圣山”的文化形象,这不仅仅是未来黄山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集三顶世界级桂冠于一身的黄山未来定位的必需。更是对邓公“打好黄山牌”卓见的进一步落实。

黄山及四门周边,全属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范围,黄山之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不可分割的重要空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要旨在整体活态保护好域内所有文化遗产,探索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体系的中国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经验。黄山风景区在世界遗产保护、旅游业态管理、旅游事业发展等方面优异出色,世界有名,“黄山文化”的深入研究,也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黄山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弄清“徽州文化” 与“黄山文化”的总、分关系,弄清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可以正面批驳主张徽州、黄山分治论者的荒谬。

总之。“文化黄山”在学界得到重视,是徽州学研究纵深开掘的大好事,有利于黄山推介、有利于黄山旅游发展,也是中国徽州学的必然拓展。

                                             2017年8月6日一稿   于屯溪

                                                          2022年2月修改

注释:

1)、方利山:《黄山——徽州文化的重要生态空间》,《关注文化黄山  重识中国名片》,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月出版,第131136页。

2)、关德军:《关于黄山文化” 思考》,载《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第57页。

3)、罗毅力等:《黄帝之山——黄山文化探索与研究》,黄山书社20091月出版。

4)、张小明:《皖南黄山名称非唐玄宗敕改考辨》,载《黄山学院学报》2017第一期。

5)、刘思敏:黄山徽州可否两全其美,《中国旅游报》2016422日,第3版。何礼荪徽黄分治好处多,《中国旅游报》2016 52日。

6)、马勇虎:《加强黄山文化研究》,载《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


徽州文化报料:0559-888-8888   徽州文化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文化黄山,黄山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相关推荐

评论(0)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