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历史人物
2023-10-13 15:20 来源:
徽州历史人物(本篇整理182人)
·徽州仕宦·
方 储(?—93),字圣明,东汉章帝时人,家居古歙东乡(今浙江淳安)。注《孟氏易》,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学。举孝廉方正,两次对策称天下第一,以“快刀斩乱麻”治国理政智慧,被颂“文武兼备”。 曾于歙南霞坑柳亭山炼丹修真。贤良直谏,预知事物征兆,阻和帝郊祭,继以死铭忠,获封赠龙骧将军、洛阳郡开国公、太常尚书令、黟侯。是徽州方氏始迁祖。谢承《后汉书》有传。
程元谭(?—322),东晋时人,为人清洁敏达,谨畏四知,誉高千里。假节行新安太守,绥辑流民,疏通畎浍,教民孝悌,举俊造于朝。百姓爱之如父母。离任时百姓“遮道请留,卒不得发”,帝“诏褒嘉之”。逝葬歙城西十里牌驿路旁(冷水铺双石人),获赐子孙田宅于新安之歙县篁墩,是徽州程氏始迁祖。
程灵洗(514—568),南朝梁、陈时新安人。少以勇力闻,勇猛善射,为民除害,绥靖地方,宽惠孝亲友悌,性好播植,躬勤耕稼,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组织义军御“侯景之乱”,以功授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刺史、将军、太守。中华太极祖师。和其子程文季佐国安民,屡建战功。卒于刺史任上,被追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壮”。《陈书》、《南史》有传。
汪 华(586—649),隋末唐初歙州歙县登源人。少以勇力闻,于隋末乱世起兵,一意靖民,甲兵十万,统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建号“吴国”。汪华保境安民,治理六州,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宁晏。唐武德四年九月,顺应历史潮流,为免百姓刀兵之灾,主动上表归唐促统,获封越国公,,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逝后历代获封“忠烈”等,民间奉之为“汪公大帝”,形成延续千年的“汪华信仰”。
谢 泌(950—1012),字宗元,宋初歙县人。太平兴国间进士,献著《古今类要》30卷,上书建言将国家图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由直史馆专人掌管。知福州,有善政,民怀其爱,刻石以记去思。
查 道(955——1018),字湛然,宋初休宁人。幼性至孝,母病思鳜鱼羹,时值寒冬,市面无售,查道下河凿冰取之奉母。中进士后,寇准奇其才,参与修纂《册府元龟》。知猇州(今河南灵宝)遇蝗灾,不待报,出官仓粟赈济百姓,给州麦四千斛为民作种,民赖以全活者万余人。出巡时,随员摘路边佳枣以献,查道即将枣钱挂于树上始去。
俞献卿 字谏臣,宋开宝景祐时歙县人。与兄俞献可俱以文学知名。中进士,官至陕西转运使,刑部侍郎。荐范仲淹、赵振等。知杭州,率士卒凿西山,筑堤数十里堵决堤,除水患,民以为便。
凌唐佐(?—1132),字公弼,休宁人。官至提典京畿刑狱,加直秘阁。知南京(河南商丘),金兵至被俘,断然拒降。面斥刘豫叛国之罪,遇害。诏赠徽猷阁待制。博学能文,深于《易》,著《周易集解》等。
金安节(1094—1170),字彦亨,宋代休宁峽东人。中进士官殿中侍御史,斗秦桧,护国威,荐贤拒佞,死生祸福,不动其心,人誉之“真金石人”,拜兵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古大臣风烈。著有《文集》30卷等,《宋史》有传。
程元凤(1200——1269),字申甫,一字端甫,号讷斋。南宋歙县槐塘人。两官右丞相兼枢密使,封新安郡公、吉国公。居官勤政爱民,访民疾苦,修城堞,置义阡,宽诛求,察冤证。直言敢谏,《宋史》有传。
程鸣凤(1225—?),字朝阳,号梧冈。南宋祁门善和人。宝祐元年中武状元。通经史,工诗画,精草书,具文武才。历官广东南雄州知州、德庆知府。后归里筑梧冈书院教授乡里子弟。著《读史发微》30卷等。
郑千龄 字耆卿,元代歙县双桥人。历官延陵巡检、祁门尉、淳安尉、休宁县尹。操守严介,所至有惠政,民尤德之,学者私谥“贞白先生”。有司为作里门,易其所居之善福里为“贞白里”。现歙县郑村徽州最早的石坊“贞白里”坊仍存。
胡寿安 字克仁,明初黟县横冈人。永乐间先后任信阳、获鹿、新繁知县,清慎自守。每至一地,必问民疾苦,下乡巡视,勉督春耕,捐俸资助解困。离信阳令时以诗明志:“一官到此几经春,不负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仍似到时贫。”在新繁县署后院垦菜圃,萝卜青菜自食待客,县人呼之“菜知县”。以考绩居优调任京师,离任时囊空如洗,唯一马售充路费。千余邑民长亭相送。
汪 度 字弘夫,明代徽州绩溪人。中举后授上虞县令。居官布衣茹澹,爱护百姓。民间谚曰:“知县汪度,民之父母。身穿布衣,口食豆腐”。汪度性耿介,以直言得罪权贵刘瑾被罢职,离任时囊无分文。居家闭门读书写作。
鲍象贤(1496—1568),字复之,号思庵,明代歙县棠樾人。中进士后官迁左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性亢直,具文武才,廉智自律,效忠社稷。平云南兵乱迁兵部右侍郎、总都督两广军务。击斩倭寇,迁南京兵部右侍郎,遭嫉被劾回籍十年,复起为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卒追赠工部尚书,获建“尚书坊”旌表。
胡宗宪(1512—1565),字汝真,号梅林,明代徽州绩溪龙川人。累官迁浙江巡按御史、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用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施策擒倭,平闽浙海事,以军功官至太子少保。两次遭劾下狱,瘐死狱中。后昭雪,赐葬故里,谥“襄懋”。著《筹海图编》13卷等。
游震得 字汝潜,明代徽州婺源济溪人。中进士后曾任赣州副御史、福建督抚,为人正直,曾屡谏方士以祷祀惑人之邪风,又和奸相严嵩论争。为政训以善良风俗,息盗安民。裁征派,免捐税,创书院,设常平粮仓。著《让溪甲集》4卷等。
许 国(1527——1596),字维真,号颖阳,明代歙县县城人。以翰林院检讨奉诏出使朝鲜,馈遗一无所受,朝鲜勒碑称颂。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大学士。后以平云南边境侵扰决策功,晋太子太傅。许国在阁,性木强,廉慎自守。皇帝敕其在歙县故里建石坊,即歙县“八脚牌坊”。逝后赠太保,谥“文穆”。著《许文穆集》16卷等。《明史》有传。
游悦开 字懋信,明代徽州婺源县人。中举后选仪封县令,莅职俭约宽和,不受羡余,奸吏衙蠱肃清,著为“县令之甲”。大旱灾前,多方请赈,捐俸煮粥救济饥民。荆隆段黄河决口,亲督修堤筑坝,以治荒政劳累而逝。逝时身无一钱,仪封县张延尉助棺殓之。墓志铭赞:唯廉乃惠,二美斯兼。
余懋学(1540—1599),字行之,明代徽州婺源沱川人。中进士后任杭州推官,生平为官清廉,断案如神。升南京户部给事中,疏论太监不法,触怒权臣张居正,被削职。后复职,又上书批朝中“十蠱”。卒后获赠工部尚书,谥号“恭穆”。
余启元 字伯贞,号大鄣,明代徽州婺源沱川人。中进士后官至司徒郎,奉命监督江西粮运,减虚耗四十万担。督河北易州粮储,被誉为“清廉第一”。余启元督办粮政,查处贪官污吏,严于律己,每天仅许支十数文钱供买茶消渴。时南京民谣:“谁言南储如山积,余公十文买水吃”。后擢光禄寺少卿,南大理寺丞,积案多平反。升太常寺卿,以大理寺卿、正议大夫归退乡里。以“理学名臣”奉祀乡祠。
江东之(?—1599),字长信,号念所,明代歙县江村人。其人博洽能文,风节自许,矫首抗俗,意气横厉,抵排群枉,迹不违正。中进士任御史时首发太监奸邪,官右副都御史,屡直言争谏。著《瑞阳阿集》10卷等。
余懋衡 字持国,号少原,明代徽州婺源沱川人。中进士官御史时,谏开征矿税。巡按陕西时弹劾税监宦官梁永搜刮民财,被两次投毒害之。历官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时宦官势力张横,朝廷推懋衡任南京吏部尚书,坚卧不起。讲学于婺源紫阳书院,著《关中集》4卷等。
唐 皋 字守之,号心庵,明代歙县人。家贫,博极群书,好助人。累试不第,攻书不怠。乡人歌诮之:“徽州好个唐皋哥,一气秋闱走十科。经魁解元简包裹,争奈京城剪结多。”唐皋闻之,其志愈励,题字于壁:“愈读愈不中,唐皋其如命何!愈不中愈读,命其如唐皋何!”又在渔翁网鱼扇面上题“一网复一网,终有一网得。笑煞无网人,临渊空叹息!”坚持苦读,终于经魁状元及第。出使朝鲜,归时行囊唯一砚,投之鸭绿江中。
金 声(1598—1645),初名成光,字正希,又字子骏,号赤壁。明末休宁瓯山人。生徽商之家,勤奋力学,善属文,精书法。中进士后授庶吉士。在崇祯朝金兵如关时任御史,筹办军务。后与门人江天一组织地方武装,筑关设隘,坚持抗金。清兵先后陷北京、金陵,金声以兵部右侍郎总督南直军务。当清军功徽州时,总督诸道军奋战,城陷,金声大呼:抓我!勿残民!慨然就执。痛斥洪承畴劝降,和江天一等在南京通济门外从容就义。逝后赠兵部尚书,谥“文毅”、“忠节”。著《尚志堂集》等,《明史》有传。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清初歙县人。状元及第后官至国子祭酒,在职端士习,起懒惰,严考试,重专师,崇雅黜浮,足为海内矜式。监修《明史》,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事,充国史馆总裁官,惮精覃思,性刚毅,喜购书。著《含经堂文集》等。
汪由敦(1692—1758),一字师茗,一字师苕,号谨堂,一号松泉。休宁上溪口人。中进士后官至工部尚书,入直军机处。协助高宗金川用兵,擢协办大学士、副总裁、总裁,综理庶务,安详周密,房谋杜断,同身兼之。善治水及平抑物价等经国大计,高宗依重。善书法,兼工篆隶。著《松泉文集》20卷等。
黄元洽 字涵斋,号自先,清代黟县黄村人。历仕贵州平远府、江西建昌府、云南大理府通判,转刑部郎中,出知云南澄江府。为官清廉,职滇三年,囊橐萧然。嘱老仆种菜自給,人称“青菜太守”。博学工诗,喜交游。著《黄山草》等。
胡宝泉(1694—1763),字泰舒,号饴庵,晚号瓶庵,歙县方塘人。乾隆二年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敏慧,于制艺、诗文、篆隶行草无所不能。究心世务,通达治体。曾随上司实地巡视东三省,行程二万二千余里。官至兵部侍郎、巡抚。每出巡视,必躬历田问,访民疾苦。或夜半行途中,买饼饵充饥,自奉甚俭,习于劳苦,虽显贵不改素行。所至抚饥民,理冤狱,抉贪吏,锄奸豪,修关隘堤防,行教养之政。卒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恪靖”。著《四书稿》等。
毕 沅(1730—1797),字湘衡,一作纕蘅、弇庵、弇山,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休宁闵口人,少孤,资质颖悟。读书过目成诵。中状元后官至湖广总督、兵部尚书。治江、汉洪水,固荆州大堤。毕沅嗜书成性,能诗文,善书画,博极经史百家之学,旁及文字、训诂、金石、地理,尤喜校雠考证。集幕府编撰《续资治通鉴》222卷,著《夏小正考注》等。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一字怿嘉。歙县雄村人。出身盐商兼仕宦之家。中进士后授编修,历官学政、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道光朝授武英殿大学士。仕乾、嘉、道三朝五十年,居相位二十五年,侃侃老成,处事谨慎,赞襄机务,夙夜勤劳,晋太傅,屡任考官,充总裁官,凡所综理,事必躬亲,曾多次留京代君处理朝廷大事。著《话云轩咏史诗》2卷等。
金云槐 字莳庭,歙县岩镇人。清乾隆间进士。由中书授翰林,改御史,出知江苏常州府,所至问民疾苦,捐廉赈灾,善政善教,遍于八邑,锄暴安良,断案如神,时称“况青天”。授浙江督理粮储漕务道,杜绝浮收、扣给诸弊,丁民感戴。殁后杭、嘉、湖三郡士民追念。
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辅,字槐堂,号芝轩。歙县大阜人。幼时聪颖力学,乾隆间中状元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为相二十年,居官廉正,绝苞苴,谢请寄,拒和珅,荐举林则徐、姚莹等,崭然不可干以私。学崇程朱而不为门户之见。著《真意斋文》等。
朱为弼(1771——1840),字右甫,号茮堂,休宁县人。嘉庆间进士。道光间擢顺天府尹,单骑巡视京畿蝗灾,属吏备宴请,朱为弼却之,曰:我是为治蝗灾而来,可不能把我当作蝗虫哦!当漕运总督时,剔除宿弊,拒向上官送礼。性廉正,不喜排场,以清操著。工金石之学,善画山水,写意花卉。著《蕉声馆诗文集》等。
戴衢亨(1775—1811),字荷之,一字莲士,休宁隆阜人,占籍江西大余。乾隆间中状元,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会试正总裁。朝廷大典礼诸巨制悉出其手。性清通,无声色之好,学识淹通,心地坦白,清慎自守,屡典文衡,矢慎矢公。与其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相继入翰林,时称“江西四戴”。著《戴无咎斋诗稿》等。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歙县杞梓里人。出身茶商世家。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官至户部、吏部右侍郎。王茂荫“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廉节自守,居京三十载,“未尝挈妻子侍奉,家未尝增一瓦一垅,粗衣劣食,晏如也”。秉性刚直不阿,以直言敢谏斐声朝野,致力朝廷币制改革,为国舒困,屡挫愈坚。马克思在《资本论》卷一注83中有专门记述。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止敬,号恒轩,别号愙斋、白云山樵,清末歙县人,寄籍江苏吴县。同治间进士,官至总督、巡抚。吴大澂擅文学,负才气,博通训诂词章,尤嗜金石文字之学。光绪间奉命赴吉林与俄使勘界,胡适之父胡传等实地勘察,使俄旧占黑顶尔等地复归于我。于中俄边界立铜柱为记。胡传曾奉命专制“胡开文铜柱墨”作纪。著《说文古籀补》12卷等。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歙县桂林人。同治间状元,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左侍郎,曾携赛金花任俄、德、奥、荷四国大使,创干支代字法,省电报四码为三码,精西北地理,著《元史译文证补》30卷。
胡铁花(1841—1895),又名传,字守三,号钝夫,徽州绩溪上庄人。出身贾儒之家。先经商,后习儒攻科举。弃儒从政,北行宁古塔,实地考察东北舆地,得吴大澂举荐,擢抚民府同知。应张之洞命,勘察琼州,遍历南海抚慰黎民。以治黄河功擢江苏候补。后赴台湾,先任营务总巡,后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在中日战争爆发后拒受撤退内渡令,与刘永福私约留守抗日。病逝厦门。
汪大燮(1860—1928),字伯唐、伯棠,黟县宏村人。占籍杭州。光绪间中举,历任内阁中书、户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驻英大使、民国教育总长、平政院长,段祺瑞内阁的交通、外交总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促成我国参加对德宣战。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屈服于列强势力,准备在巴黎和会和约上签字,汪大燮立即将此消息告知北大校长蔡元培,从而引发“五·四” 运动。其谋国为政,经画宏远,素简默,淡荣利,言无不当。
张静江(1877—1950),曾名增澄,名人杰,以字行,歙县人。占籍湖州。生徽商家庭,家资巨万。光绪间以驻法公使馆一等参赞,在巴黎结识孙中山,为同盟会筹集、掌管基金。入同盟会,历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长、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爆发后经香港赴美,卒于巴黎。
41
·徽州商人·
王致和 本名王之和,原籍歙县,迁居太平县仙源镇(今属黄山区),清代康熙间杂货商。在京城创“王致和” 豆腐品牌。 继“王致和南酱园”后,又相继开设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酱园,声传海内,成为地道的“中华老字号”。
吴鲁衡(1702—?)本名国柱,字鲁衡,休宁万安人。罗盘商。清代雍正年间创 “吴鲁衡罗经店”。刻意钻研罗盘制作新技术,苦心经营,“徽盘”产品畅销国内各地,远销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民国4年(1915)吴鲁衡罗经店 “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获北洋政府农商部备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二等奖,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胡学梓(1733—1794)贯三,号敬亭,黟县西递人。典商。少以孝闻乡里,幼时聪慧, 14岁随本家外出学徒经商,善于经营,俭朴勤劳,在江西鄱阳、九江、景德镇及休宁县万安等地开设多家当铺、钱庄、布店、作坊等,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 成江南豪富。极重教育,捐银5000两助建碧阳书院。其长子胡尚熷再捐银6600两、8300两,使书院建成。胡学梓性喜济人,乐善好施。
胡元熙(1787—1857),字叔咸,又字篴农,黟县西递人,胡学梓第三子。官至杭州知府兼获粮漕道。为官清廉,善断疑案,平反决断达200余起。归里在乡,喜好文翰,乐善好施。出巨资捐建碧阳书院,集银10万重修府城河西太平桥等。
方三应 字伯贞,明代歙县岩寺人。在经商建昌回返途中,拾得别人丢失的金子数百两,逗留等待失者月余,每次外出必携金以行。数年后,在抚州舟中遇见失金者,三应询实,出金悉数归还。又数年,三应子方鋐出任宜黄县令,偶见一民舍堂间供奉三应的长生牌位,询知其家是当年失金者。
阮 弼(1504—?)字良臣,歙县岩镇人。少年赴芜湖经商。善察市场行情,从染色纸业入手,积累资本成立染色局,经营浆染业,在全国各商业要津设立浆染分局,生意越做越大。嘉靖间倡议商民壮丁成立保乡团抗倭,又倡筑城垣,捐修道路。芜湖知县特将芜湖西门城楼命名为“弼赋门”,以示褒奖。
何老廷(1846—1928),字廷之。黟县人。十三岁到景德镇包装瓷器“打络子”,后摆杂货摊,开设“何亨顺”油盐店,进而开设华成烟公司,经营大英、单刀、金鼠、美丽牌香烟,垄断景德镇卷烟批发市场。时称景德镇“三尊大佛”之一。独资开设何广有钱庄、中英百货店、华记煤油公司等,购置房屋、店面100余幢,被称作“财神菩萨”。
范蔚文(1864—1935),名崇炳,黟县柏山人。家境贫寒,父早逝,初入芜湖钱庄当学徒,转营木材生意,渐成芜湖木材巨商。设钱庄于大通、芜湖。为人勤俭,遇义则施。助建廉让桥、城东小东门桥,设义仓,施药助殡。创办蔚文小学。
胡商岩(1872—1944),字学汤,号福生。徽州绩溪人。幼承家学母教,敦品力学,十四岁博通经传,尤通土木、农桑、货殖之学。弃儒经商。躬身于公益事业三十年,修桥补路工程百余处,捐巨资办学助教,几倾其家所积。后负债甚巨,将临溪泰源商店出卖,款项交儿胡锺吾还债。命子将家藏昌化鸡血石章310颗,送交屯溪礼会服务社义卖及樽节寿筵之资6.4万元,捐献慰劳抗日军队。著《通俗工程图解》等。
程振基(1890—1940)字铸新,徽州婺源人。留学英国,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兼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主任。后投身实业界,出任浙江农工银行杭州分行经理,兼任杭州商会会长。在芜湖组建安徽地方银行,任行长。抗战时期,投资兴建芜湖米、油厂和纱厂;创办“皖南实业公司”,举办“皖赣红茶外销”业务,扶助地方工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和拓展土产外销。
吴 廷 又名国廷,字用卿,号江村、余清斋主人。明嘉靖、万历间歙县丰南人。富商之家,善鉴定文物书画,品鉴到位,顾客盈门,不惜重资购买文物,盈利千万。与董其昌、陈继儒为好友,收藏古玩书画甚富,清朝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一半是吴廷旧所家藏。刻历代名家法书《余清斋帖》。
程大位(153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人。随父经商吴楚等地二十年,重金购求遗书,遍访名师,刻苦钻研,回乡后专心研究,参考名家学说,加上己见,著《新编直指算法统宗》17卷,利于商业,推动珠算普及,简明实用,出版后畅销内外,和四书五经并论。翻刻达100多种版本。
汪定贵 清末黟县宏村人。少随族人外出做店堂学生,后在九江经营糖盐致富。他经商所至沪、杭、九江、安庆、芜湖各地,交游广,政界汪庆辰,商界舒法甲、查邦达,古黟画家汪正泉等都是他的朋友,其宏村私宅“承志堂”建构宏丽,装饰精美,被誉为“民间故宫”。
李 超本姓奚。唐代乾符、中和年间(875—884),携子廷珪由河北易州徙居歙州歙县,是名墨工奚鼐之子。奚超用黄山优质松烟制墨,改进捣胶、和胶技术,所制“徽墨”名品细如筋,坚如玉、纹如犀,南唐后主李煜宝爱,赐姓李。
潘 谷(989—?)墨商。宋代歙州歙县人。善制墨,其松烟墨东廷枢阁、松丸、狻猊等世称墨中神品。人誉为“墨仙”。精鉴赏名墨,善仿制澄心堂纸。为人豪爽。
程十万 宋初祁门善和乡程承津、程承海二兄弟的合称。程承津、程承海二人经商致富,家资以万计,乡人称程承津“十万大公”、程承海“十万二公”。
祝 确(1068—1131),字永叔,宋代歙县县城人,朱熹外祖父。世代为商,家资富有,店铺、邸肆生业,几占徽州郡城一半,号“祝半州”。为人敦厚孝谨,亲丧庐墓,徒步万里,护兄弟遗骸还乡。乐善好施,乡人仰敬。
程维宗(1332—1413),休宁率口人。元末代弃儒经商,广设仓廩府库,置田产四千多亩,有佃仆三百七十多家,设宅积、高远、知极、嘉礼、尚义五庄,各庄什器、仓库、石担、垣墙齐备。在屯溪造店房四所,屋四十七间,储商贾之货,积粮冠于一邑。雇工开堰渠灌溉休宁临溪、方干一带田四千亩,乡人六百年受益,人称“程公堨”。
黄崇敬 字用礼,号竹山。明代歙县竦塘人。抑志从商,后寓居淮阴业盐,择人任时,取与有义,富有资财。乐善好施,三族中人多受其惠。灾荒之年慷慨救助卖子灾民。晚年周穷恤困,清心寡欲,一心行善。去世时,贾者、乡人罢市举哀为之送行。
黄崇德(1469—1537),字用仁,号金笠山人。歙县竦塘人。其父黄文裳认为尊父教“象山之学以治生为先”,弃儒经商,经营齐东,善用古人经验,成大富豪。业盐扬州,以春秋管子之学、历代贷殖之法,把握商场形势,众商钦服,推之为纲商。好礼贤士,惠泽乡党。
许 谷(1522--1565),字本善。明代歙县东关人。其兄许禾给许谷千金做生意,许谷贩缯航海,闯荡海洋,得利百倍。在浯岛船遭盗掠,兄复给许谷千金,就地贸易,灾荒年,许谷将所有存粮赈济灾民,经商资本又尽。许禾三给千金助其经商,许谷择地皂林(浙江桐乡县北)生意。武有将才,曾奉太守令助歙县令守城抗倭。
许尚质(1522--1565),明代歙县人。其父许荆南往湖南荆州做生意,失利而不愿回乡,许尚质在家作农养母。父亲回乡后,许尚质遵父命外出做生意,从吴到越,又到荆州,进入西蜀,在蜀地经营二十多年,还深入到云、贵的夜郎、牂牁、邛笮之地,诚实经商,受到人们敬重,蜀王慕其名,欲聘他为干事。许尚质仁心为怀,爱人喜施。一次在船里见湖边雪地有人冻僵,立即靠岸烧水温汤救人。晚年返乡还干农活,生活简朴,徒步五六十里如贫寒时一样。许尚质曾将当年经商的艰苦经历刻于石碑以教育后人。(方利山)
汪通宝(1521--1566),明代歙县岩寺人。为人倜傥有大志,在上海开当铺
要求弟子四面开门,四面迎客。告诫伙计:经营中不能操纵利权,出母钱不能有假,不能短少,收子钱不能玩花样,不能记日取息,应时时为客户着想。由于方便顾客,当铺每天人流如潮,连相邻郡县的客户也远道赶来交易,生意越发兴隆。
汪 直 一作王直,号五峰。明代歙县拓林人。豪爽有智略。嘉靖间不顾海禁严厉,和许栋等买船下海,作许栋管柜,贸易走私。后汪直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头领,势力日盛,与叶宗满等造海舶,贩运硫磺、丝绵等至日本、暹罗(泰国)及西洋贸易,拥资巨万,据有日本平户,以“宋”为号,称“靖海王”,又称“徽王”,夷人臣服,呼为“五峰船主”。明朝廷征剿,汪直率众屡攻沿海,东南震动。胡宗宪设计抓逮汪直,杀之于杭州。
许世积 明代歙县许村人。不赞同同村许琯以出入不同量的欺诈手法赚钱,在被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