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姓氏宗族文化——徽学富矿
2023-10-08 13:50 来源:
贺徽州绩溪姓氏文化研究会成立
徽州姓氏宗族文化——徽学富矿
方利山
古徽州之域在两千多年前汉大司马长史方紘避王莽纂乱南迁江左家于歙东(今浙之淳安)之后,经两晋战乱、唐末黄巢之乱、两宋靖康之乱三次北方中原世家大族的大规模南迁,方、程、汪、黄、许、胡、舒、毕等等七八十个南来的中原氏族和当地山越土著和融共处,建设家园,逐渐形成了徽州地域特色的中华宗族社会。
据史志文献记载:在古徽州之域“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其主仆名分尤极严肃而分别之。”(嘉靖《徽州府志۔风俗》嘉靖四十五年刊本)“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11,康熙刊本)“吾徽千年祖坟,千人祠宇,千丁乡村,他处无有也”。(康熙《徽州府志۔风俗》康熙三十八年万青阁刊本),“程朱阙里”的徽州宗族社会经过千百年的程朱理学思想熏陶,积淀和凝聚了极具特色的、厚重的徽州姓氏宗族文化,这是中国徽州学得天独厚的、尚待着力开发利用的黄金富矿。
之所以说徽州姓氏宗族文化是中国徽州学得天独厚的、尚待着力开发利用的黄金富矿,是因为遍布徽州一府六县之域的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的珍贵物态遗存和非物质活态遗存,是可见的历史中华封建宗法社会典型的实态标本。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的丰富现存,使我们了解研究历史中华封建宗法宋以来社会民间实态成为可能。
徽州姓氏宗族社会在历史上超稳定,其宗族掌控有力。祠有祠产,宗有族谱,族有族规家法,在徽州民间流传“家法大于国法”,宗族祠堂不仅仅是祭祖、聚族议事、励学、扶慰鰥寡,还有执法功能。在当时的农村社会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的自治、教化、管理,对乡村自治稳定有大作用。
徽州姓氏宗族是徽商徽行天下的强力支撑和强大后盾。徽人成群结伴,随父偕弟闯荡江湖,族里凑集资金,徽州女人固守大后方,徽州宗族家规家训引导着徽骆驼们在外以义取利、贾而好儒,开拓事业,实现无徽不成镇的人生辉煌。
徽州姓氏宗族有是徽州人才培育的温床和渊籔。徽州人才无论是“长于内成于内”、“长于内成于外”,还是“长于外成于外”,都和徽州姓氏宗族文化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徽州姓氏宗族社会全面掌控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村落规划,建筑控制,在徽州,数千徽派传统古村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画里的乡村,……徽州宗族功莫大焉。
……
我们应该通过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的发掘研究,着力挖掘中华姓氏宗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传播徽州姓氏宗族文化正能量的作用,同时赋予姓氏宗亲文化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利用和宣传徽州姓氏宗亲文化在当今社会中那些团结向上的作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突破转型瓶颈、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徽州文化,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环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挖掘徽州姓氏宗亲文化中的社区治理、家规家训等等方面其中的积极因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年轻一代人爱国为公、尊老扶幼、睦邻友善、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姓氏宗族文化的发展,可以激发华夏子孙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团结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徽州姓氏宗族文化、中华姓氏宗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衍的人文、历史、地理的“遗产”。“家谱、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民族融合的表征,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和连续传承性的认同基石。
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宗族祠堂成为凝聚族亲的中心点,家谱已成为是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纽带,可以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需求。以家族为中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重要的民族信仰。
当然我们的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研究、姓氏组织活动都应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下进行,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社会组织必须有健康的良性的发展。
应该开发建设“徽州姓氏宗族博物馆”、“徽州姓氏名人纪念园”
设立“徽州姓氏宗亲文化节”。
我们的徽州学研究,应该在徽州姓氏宗族文化的发掘、研究、开发、利用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为今日徽州的辉煌作出新贡献。
2023年10月8日于屯溪宝徽堂